
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
过完元宵才算给春节画上句号。
正月十五是中国人的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
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满月,
寄托着人们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莹莹之火,皓月之光,
上元良宵夜,
以团圆和祈福收年。

【元宵节小科普】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诗词】
唐代
《正月十五夜》—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宋代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代
《折桂令·元宵》—佚名: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明代
《元夕二首·其一》—王守仁: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
【元宵节祝福】
祥蛇携福闹元宵,校园处处展新貌。在这团圆的日子里,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邀全体师生,赏天上满月,尝人间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