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介绍第一篇章:固本培元・综合强校
六秩风华铸品牌 五育并举育全人
—— 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全景纪实
•
✦
✦
•

六十年深耕:从历史沃土到现代教育提升

自 1962 年建校以来,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原八十中学)便以 “创办一流学校” 为宗旨,在红桥教育版图上镌刻下厚重的育人印记。作为区级重点完中校,学校兼具美术特色与普通高中教育双重优势,历经六十三载岁月沉淀,形成了 “扬长办教育,特色促发展” 的独特办学理念。通过 “扬学校所长,扬教师所长,扬学生所长” 的发展策略,先后斩获 “天津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天津市文明校园” 等多项殊荣,成为京津冀地区兼具学术影响力与特色辨识度的基础教育标杆。
学校坐落于地铁一号线洪湖里站旁,便捷的交通网络与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天然呼应。漫步校园,既有历史积淀的人文景观,亦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 物理/化学实验室、人工智能创客教室、地理专用教室等 16间专业功能室错落有致,构建起 “传统与创新交融” 的育人空间。这种硬件优势不仅为美术特色教学的写生、创作提供了优质场景,更为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验教学与跨学科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师资强基:两百名师培育教育精神

200 余位教职工组成的师资队伍,蕴藏着学校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近年来,教师在双优课、“三杯一奖” 等市区级及国家级教学竞赛中获奖达 200 余人次,形成了 “骨干引领、青年跟进” 的良性发展格局。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显著,市、区级骨干教师34人,构成了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优质教学梯队。
“扬教师所长” 的办学理念在此得到生动诠释:美术学科组作为 “天津市劳模集体”,汇聚了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的专业师资;历史学科组则以 “部级精品课” 为标志,展现出普高学科的深厚底蕴。地理学科探索并归纳总结“跨学科”备课模式,梳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校通过 “青蓝求知坊” 等培养平台,构建起 “专家引领 + 课例研磨” 的教师发展体系,仅 2024-2025 学年,青年教师便累计获得市区级教学竞赛奖项 32 人次,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持续攀升。





普高教育:从课程深耕到严谨育才

在普通高中教育领域,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以 “五育并举” 为导向,打造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活力的课程体系。文化课教学中,历史学科组青年教师程奡寒执教的《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课,于 2024 年从全国数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教育部 “部级精品课”。该课例以 “史料实证 + 艺术表达” 的创新模式,将历史脉络与美术素养深度融合,成为学校普高学科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学校向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综合类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高考成绩稳居区域前列。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开课率达 100%,地理学科开发的《地理实验实践活动指导手册》成为市级课程基地范本。这种 “夯实基础 + 创新突破” 的培养模式,既保证了文化课教学的扎实性,又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预留了空间 —— 正如一位考入天津大学的毕业生所言:“在这里,我们既能在文化课课堂中汲取知识养分,又能通过美术特色课程培养审美素养,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让我受益终身。”

扬长教育:特色与综合的和谐共生

作为天津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在坚守普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亦以美术特色为亮点,构建起 “特色促发展” 的多元育人格局。与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在黄山、宏村等多地建立校外写生基地,形成了 “课堂教学 + 户外实践 + 高校衔接” 的美术人才培养链条。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坚持 “专业课与文化课并重” 原则,美术班学生在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院等艺术名校的同时,亦有众多学子凭借综合素养考入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综合类院校,实现了 “艺术特长与学术能力” 的双轨发展。




“团结进取,严谨求实” 的校风浸润着每一位学子。在这里,普高学生与美术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节、学科竞赛,在跨学科融合中培养创新思维 —— 历史学科与美术学科联动开发的《文物无言 文明有声》校本课程,便是这种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六十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以 “全人教育” 为核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扬长与固本的教育生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从 1962 年的岁月基石到 2025年的国家级精品课突破,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六秩风华诠释着教育的坚守与创新。在这里,美术特色与普高教育如同双翼,托举起学生的多元梦想;两百余名教职工以匠心育人,在五育并举的道路上续写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时代篇章。这所扎根红桥、辐射津门的学府,正以开放而包容的姿态,成为莘莘学子梦想起航的沃土。
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