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心理健康教育微学堂】第八讲
稳心蓄力,从容赴考——中考前心理调适指南


面对一年一度的中考,作为考生,如何自信赴考?作为家长,如何智慧陪考?这成为了每位同学和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这份考前心理调适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放松心态,自信迎考!
•
✦
✦
•
学生篇
一、 调整认知,正确看待考试
同学们,中考固然重要,但却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它只是对我们平时学习的一次检阅。考试成功并不代表着一切都成功,考试失利也不意味着将来一定前途黯淡。对于中考,希望各位同学能持有“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心态,全力以赴。当我们迈过中考,那又将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

二、 接纳情绪,放平心态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有些同学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考试的状态与焦虑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适度的紧张能让大脑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激发内在动力。所以当出现焦虑情绪时,不必过分担忧,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用平常心去接纳它即可。

三、 释放压力,轻装上阵
若出现过度的紧张与焦虑,同学们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1.自我暗示减压法:在焦虑、紧张和烦躁时,不妨自我鼓励一下,对自己说:“该复习的我都认真复习了,还怕什么呢?”“和别的同学相比,我花的功夫一点也不少,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紧张呢?”
2.焦点转移减压法: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压力过大时,可想一些让自己愉快的事缓解压力。想一想考后想做点什么?可不可以去吃期待已久的美食?去见许久未见的朋友?这些让人快乐且充满期待的事情,都会帮助我们减缓压力。
3.蝴蝶拍放松法:双臂在胸前交叉,轻轻抱住两侧的臂膀,如同妈妈怀抱着婴儿,双手轮流轻拍上臂,节奏较慢,轻重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准。
放松身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大家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若无法通过自身调整,也可求助心理教师或专业人士进行疏导。

四、 积极暗示,树立信心
自我暗示是影响潜意识,提高自信心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经过数载的寒窗苦读和无数次的考试历练,大家的知识储备已基本完成。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考出好成绩,多想一想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多看一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多用积极的语言给自己加油鼓劲,告诉自己“我一定行”“我可以的”。考前还可以用充满仪式感的方法帮助自己树立考试自信,比如在去往考场的路上听《好运来》、挂一个幸运福袋等等任何你觉得有用的方式。

五、劳逸结合,规律作息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希望同学们能科学安排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精力状态适当调整复习的密度和难度,让自己更好地进入考试状态,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充足的睡眠是养精蓄锐的关键,也是以饱满精神状态迎接考试的基础。临近考试,要尽量保证作息时间规律,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如果考前失眠,也不要马上起来看书,请你躺在床上,保持平稳的自然呼吸节律,把你意识的焦点放在呼吸的感受上,你的身体就会被你欺骗,以为你已经入睡,这样你的大脑也会得到放松。

•
✦
✦
•
家长篇
一、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何陪伴孩子备考,也是每个父母要经历的一次大考。父母在此时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多用非言语的表达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如给孩子一个欣赏而坚定的眼神、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等。此外,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多进行正面疏导,切忌进行批判和指责。心理支持和家人的陪伴能增强孩子的内在力量,帮助孩子勇敢面对备考中遇到的挑战。

二、 构筑安全心灵港湾
孩子在这最后的关键阶段容易陷入“考不好,我的人生就完蛋了”、“要是考砸了怎么办”的恐惧当中。当发现孩子有类似想法时,家长可以向孩子传递几个信息:“成绩固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无论结果如何,爸爸妈妈都能跟你一起面对,尽力就行”,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为孩子构筑起安全港湾。

三、保持正常生活习惯
考前父母异于寻常的表现,如刻意压低音量说话、小心翼翼对待孩子等行为,会营造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让孩子感觉压抑和烦躁,这在无形之中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因此要保持家庭常态化的轻松、自由氛围,让孩子以平常心迎接考试。

亲爱的同学们,冲刺的号角日渐嘹亮,奋进的身影越发清晰,今朝果敢少年,凌空展翅飞翔。青春是充满希望的种子,中考是坚持不懈地浇灌,愿你的青春之花在脚踏实地地奋斗中,绽放出最美的芬芳。祝各位考生中考旗开得胜,得偿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