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耕耘悟稼穑 知行合一铸品格
——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田间研学”侧记
•
✦
✦
•
“四月田间无闲日,青秧细雨趁春耕。”在暮春时节的盎然生机中,为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推动校际资源共享,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二年级普高五个班的师生于2025年4月30日上午走进天津商业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系列研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田间劳作,引导学生在躬耕中感悟劳动价值,淬炼坚韧品格。
躬耕于垄亩,触摸千年农耕智慧
在传统农耕区,学生们手持铁锹与锄头,亲历“翻土-洒水-播种-填土”全过程。翻土环节中,商业大学农学院技术员首先为学生们示范“深挖浅覆”的技巧,强调土壤松软度对农作物根系发育的影响;播种时,学生根据示范所学的标准精准落种,当然也会出现稍许差池,就重新再来。高二1班的小穆同学半蹲在湿润的田垄间,小心地将两粒玉米种子向右边微调半厘米,喃喃自语道:“过去总以为春耕就是撒种等雨,原来光是让种子‘躺’在正确的位置上,都需要跟土壤反复对话呢!”学生们在烈日下挥洒汗水,亲手播下一颗颗种子,或许这个时候的他们才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分量吧!
荷锄理荒秽,守护田间绿色生机
在另一片阡陌纵横的田垄间,少年们从“识杂草、断根源”的精准判断,到“松沃土、护新苗”的温柔以待,一场与土地的深度对话在汗滴入土的瞬间悄然完成。技术员现场演示“斩草除根”技法,强调“草芽期根浅易除,草盛期需深挖防再生”的劳作智慧。学生们遵循“一辨二斩三清”原则:辨识杂草:区分稗草(叶脉平行)、马齿苋(红茎匍匐)等常见害草;精准下锄:按标准角度和距离,连根挑起杂草(避开作物根系5厘米安全区);集中清运:将杂草堆至田埂暴晒,阻断二次传播。他们手持短柄小锄起落如律,轻晃手中带泥的草根,像极了在做外科手术的医生们。技术员拾起一株漏除的蒲公英提醒道:“这种草主根能扎入地下两米,必须用鹤嘴锄深挖。”随即示范“十字破土法”:先垂直下锄切断主根,再横向撬动土壤。学生们发现,仅1个多小时的劳作,掌心已然磨出水泡,但原本被杂草侵占的田垄间却重焕绿意生机。带队德育主任刘博雅老师指着清理后的田埂解释道:“除草不是单纯的破坏,而是为农作物腾出生长空间。就像人生,有时需要割舍干扰,才能专注向上。”
劳动砺心志,土地与青春的双向滋养
在天津商业大学农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参与了“松土育苗、辨草除根”等系列农耕实践。农学院教授在田间强调:“每一粒种子破土,都是生命与自然的双向奔赴。现代农业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土地伦理的坚守。”离田返校前,薛为校长向集结的学生们深情说道:“教育何尝不是一次播种?当你们俯身贴近泥土的刹那,那些关于生命与责任的根须,便已扎进岁月的土壤。这份与大地共颤的脉搏,会在你们途经的每一程山水间,默默供给养分。”离别的车轮碾过乡间小道,学生们将额头贴在车窗之上,凝望着渐行渐远的田畴。那些深褐的泥渍仍顽固地附着在球鞋边缘,像极了土地盖下的印章,见证着一场青春与农耕的短暂碰撞,却许诺了永不褪色的成长记忆。
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与天津商业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借助劳动基地,有力推进高校与中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拓宽研学活动途径,以劳育人,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