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学期已过半,期中检测也已经落下帷幕。每一次检测,孩子的成绩永远牵动着家长的心。面对结果,很多家长很纠结怎么和孩子探讨成绩,说多了,怕孩子嫌烦,不说吧,又忍不住。 下面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些“沟通法宝”,助力大家化解检测后的“五味杂陈”,促进孩子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阶段的挑战。
一、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面对成绩,家长先尽可能克服自身的焦虑,做好心态管理,要有“三心”:
1.有“荣辱不惊”的平常心
家长需要意识到,成绩的好坏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这只是一次阶段性测验,它的参考价值比分数更重要。家长有一颗平常心,坦然接纳,正视优劣,孩子们就不会患得患失,将成绩与亲子关系挂钩。
2.有“诲人不倦”的耐心
孩子是不断成长中的人,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会赢得一些胜利,也会摔倒、碰壁,这些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知要摔倒多少次才能学会稳当地行走,不知要磨炼多少个日夜才能换来一次完美谢幕。需要陪伴的路很长,就需要家长有诲人不倦、静待花开的耐心。
3.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
“山高路远,人生多风浪。”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这一次的胜利,是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一次的碰壁,是重整旗鼓的珍贵经验。我们不缺勇气。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前路崎岖,希望家长能对孩子满怀信心,期待他们未来的无限美好可能。
二、测试后如何引导孩子
1.关注孩子内心感受
您可以留意:面对成绩,孩子的内心感受是什么?面对别人的成绩,孩子内心的感受又是什么?可以让孩子谈谈别人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自己的学习状态又是怎样的。过程和结果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孩子内心的感受,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
2.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孩子关注成功、关注结果,害怕失败。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关注努力,关注过程,愿意尝试,不怕失败。在教育中,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决定人生的不仅是天赋,还有思维模式。一时的成功和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坚信努力的价值和意义,做到终身成长。
3.引导孩子发现问题,确定合理的目标
在孩子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和孩子
(1)分析试卷错题分类。
(2)落实到知识点问题。
(3)进一步反思听课效率。
(4)检查审视课后问题。和孩子一起设置努力就能够得着的小目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调高目标,台阶式设定目标,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三、日常沟通小技巧
(一)警惕不合理信念以及自动化思维
1. 拒绝“绝对化”想法
“你必须/应该好好学,不然……”,这样极端想法的背后往往是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理想化的要求,只有双向的信任,才有彼此靠近的心。
2. 化解“糟糕至极”思维
“你再这样下去的话会……”正确评估最糟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沉浸在想象的焦虑中。积极行动,不让事情变得更糟就是最好的结果。
3. 警惕“以偏概全”评价
“你每次都这样……”以局部评价整体,全盘否定孩子是不合理的。接受不完美,给孩子客观的评价,帮助孩子客观认识自己。
(二)好好听,孩子才会说
1.不打断、不评判地听
越是跟亲近的人沟通,越容易打断和评判。成人很容易认为自己讲的道理是对的,会急于用说教和建议的方式让孩子少走弯路,这样沟通方式往往扼杀了孩子的沟通欲望。后续我们说再多有用的道理都是徒劳,因为孩子已经在被否定感受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心理防御,他做好的准备不是和父母沟通,而是和父母争辩——到底谁是对的。
2. 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信息的传达=55%肢体语言+38%语气语调+7%言语。在倾听时,
有良好的目光接触;(2)运用肯定和鼓励的姿态和适当的面部表情。在倾听时,家长可以身体微微向前倾,与孩子保持较亲近的距离,适时地点头,微笑等。
3.开放性提问,鼓励孩子表达
父母可以尝试用“能具体说说看吗?”“还有其他吗?”“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孩子能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情绪。一方面能引导孩子回答和描述更多细节,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孩子思考。
(三)好好说,孩子才会听
父母可以学习运用《非暴力沟通》里的沟通四要素法,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1)观察:语气平和地向孩子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不评判;
(2)感受:真情实感地跟孩子沟通自己现在的切身感受,不夸张;
(3)需要:理性中立地说明自己有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有受到打扰,不焦躁;
(4)商量:有商有量地告诉孩子,为了改善共同的生活,我现有的商量是什么,不独断。
希望各位家长们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温暖陪伴,引导孩子理性看待成绩,接纳当下,积极行动,用成长型思维看待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