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英:天津市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教师,援派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第四中学。从教2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9年,担任年级组长6.5年,多年担任集备组长,多次荣获区校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生最敬佩的教师”等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评为区校级优秀班集体,获区第八届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区双优课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全国、市、区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季羡林
2023年2月10日,我校教师赵春英同志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教育对口支援”的号召,带着领导的嘱托,带着亲人的期盼,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乌鲁木齐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疆教师。
初到新疆,气候的变化,陌生的环境,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亟待了解的学生和陌生的同事…一切都是那么生动着摆在面前,时时刻刻考验着她。赵老师说,“每当想到此行援疆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我的心就更坚定了,身体里充满着无限力量。”
因为此行时间比较特殊,援疆教师们没来得及调整好状态,就立即投身到工作中了。为了快速融入所教班级,赵老师迅速转变角色,与学生们交朋友。她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多接触,在短短的2周时间里,迅速记住班级50位学生的姓名。维族学生的名字大多较长,最多长达11个字,当她准确地喊出学生的名字,她看到了学生眼中澄澈的亲切目光。她是真的把这里的学生当成了自家的孩子,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对天津-外研版教材与新疆-人教版教材的不同,她迅速与学科组老师沟通交流,在完成近十年的全国乙卷英语高考题之后,她将重难点考点进行精致地梳理。课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对每一节课的每个环节精雕细琢,所需的图片、课件等准备充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不断地反思,进行修正。在了解到班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后,她迅速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在词汇上,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根据词根扩充词汇,引导学生对所绘画的导图进行创新绘制;在课堂上对学习认真的学生及时表扬,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加强学生知识的落实与巩固,利用早读时间带领学生读单词,默单词;课上尽量抽出时间反复复现单词短语。学生在用中学,学中记,每一堂课都有所收获,这样坚定了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此外,她还从语法填空入手,进行专项训练,进一步鼓励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作为援疆教师的一员,赵春英克服生活上的不适应,克服牙疼过敏等身体不适,克服了远离家乡的寂寞,克服工作上的困难,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援疆支教工作中。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方式,发挥援疆教师传帮带作用。根据新课标和新课程的理念,她创新思路,做了新教材题为《Reading for writing》的引领示范课,为四中高二年级推进新教材教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她还深入到其他教师的课堂,听年轻老师的课,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短短2周时间听课19节。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年级组内课题申报的资料查找与修改工作等。学科组长马静说:“赵老师总有新的思路,且是无私的分享给大家,我们受益匪浅。”
课余时间,赵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组的各项活动。她深知只有不断的参与才能更加的融合。3月8日妇女节,她积极参与排练舞蹈。在一次次的排练中与老师们形成新的合力,也快速融入到新的集体当中。
“民族团结一家亲”,她和另外一位援疆教师带领一位维族学生和一位回族学生参加观影活动。与少数民族学生一起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温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与交融。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家访活动。3月的新疆还需要穿厚厚的棉服,在深夜的蒙蒙细雨中,赵春英与班主任走进班内多位学生的家中。感受家长对学生的殷殷期盼,了解学生背后的努力与付出,所思所想。当走进最后一位维族学生的家中时已是深夜23:30,她说,走进学生家中才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第一阶段的援疆工作暂时结束,暑期短暂的调整后,赵春英老师将继续开启她的援疆之旅。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挑战,但我无怨无悔;我将不辱使命,继续潜心工作,奉献边疆,为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生命因援疆而精彩,我们祈愿所有援派教师一路顺遂,都能圆满完成一个周期的支教工作,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