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里,农历正月初一原被称作“元旦”。现代因采用公历纪元的缘故,将公历新年的第一天1月1日称为“元旦”,而把农历新年第一天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元旦之“元”为始,“旦”为日,元旦是过年之“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则是“结年”。一开始、一结束,正所谓“物有终始”,正月十五元宵还在年关之内,过了元宵节才真正算是新的一年。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活动是吃元宵与看灯会。元宵节亦被称为“灯节”,“灯”在元宵节中占据着最中心的位置。元宵节有观灯、打灯谜、舞龙灯、求灯、送灯等活动,丰富多彩之极,可谓好一“灯”字了得。灯在元宵节中具有复合多重意义,寄予了中国人生命深处对于人间世俗美满生活的追求,从中可以深深地体会中国文明和中国人善良、讲和平的本性。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元宵节张灯、观灯从汉代就开始了,至唐朝尤其是宋朝而大盛。唐玄宗时规定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官署休假三天,与民同乐。宋太祖时甚至将休假增加到正月十七、十八两日,元宵节的休假期达到五天之长。在北宋长达五天的元宵假期中,城里街上可以通宵达旦观灯,人山人海,可谓达到了过大年收场前的最高潮。
元宵节盛行打灯谜,这与中国文明的士大夫文治传统有关。打灯谜不仅是歌颂太平,也有批评和婉谏,传承的是《诗经》的“温柔敦厚之教”。灯谜的谜面出自经、史、子、集,但也有出自传奇小说、民间谚语的,还有鸟兽草木之名。灯谜因此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元宵节灯上往往绘有古今人物故事。有些地方闹元宵还有社火、社戏的演出,社火、社戏既是娱人,也是娱神,但在中国文明传统的理性思维中,娱神并非谀神,而是感谢、回报上天以及一方土地过去一年给予的风调雨顺,才有了“五谷丰登”,同时更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过大年期间,尤其是元宵晚上流行舞龙灯。南方有些地方元宵节则舞火龙,有的是在竹篾扎、用纸糊的龙里面放置灯烛,还有的甚至是用干稻草扎成一节节的龙,上面插上一根根点燃的香,更是十足的火龙,与天地遥遥相应。